近日,山东省沂水县泉庄司法所妥善解决一起困扰双方多年的经济纠纷。调解员找准双方心理突破口,协调多方共同努力,为解决农村欠款纠纷提供新思路。
朋友援手,最终寒心
2016年2月,张某因资金紧缺,影响正常生意为由,找到苏某,提出借钱暂用一年时间,因两人平时关系较好,苏某便借给了张某3.5万元,并约定按银行存款息率到期本息一并付给苏某。2016年底,张某生意不顺,亏损严重,心情不好导致身体出现疾病,基本失去劳动能力。苏某看情况不好,就找到张某要钱,结果张某无力还钱,苏某空手而归。其后,苏某又连去几次要钱,均未要成。后来苏某便托村干部找到张某,经做工作两方签定了一份协议,因张某确实存在困难,一次性付清做不到,将这笔钱分成7年还清,每年还5000元,苏某不再要利息。
到了2017年2月,苏某前去拿第一年的5000元,张某以手里没有钱为由拒绝还钱。一直到2021年底,苏某一分钱也没有要到。期间苏某请求村委会等前去协商,均未成功。
调解员接到调解申请后,立即赶到该村,先同前期参与此事的干部进行了对接,将事情的来龙去脉摸清。然后又分别走访当事双方,跟村干部掌握的情况基本一致,张某前几年很有本事,生意做的很好,在本地小有名气,后来因投资一亲戚工厂,被亲戚欺骗,所有资金被席卷一空,悲愤交加,一蹶不振,继而病倒,其确实无力还钱。而苏某这几年辛辛苦苦种桃积攒了这点钱都借给了张某,这两年苏某的父母年事已高,身体多病,自己的孩子在外地工作急需买房,也需要很多的钱,所以一次次要钱,一次次的无果,最终朋友情分散尽,寒透了心。
摸清底数,峰回路转
情况已经非常清楚,两家的境况都已明确,调解员便同村干部一起坐下来进行分析,寻求最佳解决方案。苏某这几年身体状况也不是很好,劳动能力越来越低下,各种开支很大,再要不到钱很有可能走向极端;而张某也没有撒谎,实在是拿不出钱。到目前,似乎路子走到头了,大家都陷入沉思。这时调解员老李思路一转,让村干部看看张某还有没有什么资产,能不能用这些东西抵债。老李的话一下子提醒了村干部,村干部老耿突然想起来,张某在东山上有一片树林,年岁不少了,不知道这片树还有没有。然后大家进行了分工,先由干部去山上实地核实树林情况,再由调解员去找张某谈心。下午大家再聚一起,汇总情况,经实地查看和走访,证实了干部的判断,张某确实在东山上有一片树,达100棵之多,且树都已经很粗。大家决定围绕这树做文章,制定了调解方案,定于第二天进行正式调解。
第二天,调解员和村干部先请专业人士去山上对树的价值进行了评估,初步评估价值23000元。然后去征求苏某的意见,调解员将张某的情况跟苏某进行了分析,想让张某一次还钱是不可能的,先让张某将树钱给他,剩下的钱再慢慢想办法,给张某一个时间,苏某同意这方案,认为这是当前最好的办法了。调解员再找到张某,跟张某进行了深入交流,指出苏某是出于好朋友将钱借给了你,到后来苏某没有逼你一下还清,分成7年还钱,并且利息都免了,这些钱7年后实际已经贬值严重了,苏某做的已经很好的,如果再不给钱,苏某去法庭起诉你,那时不仅伤害了感情,还弄得非常难看。张某表示不是不想还钱,是确实无力偿还,自己只有这一住房了,别的一无所有了。这时调解员提出了山上树的问题,张某低头沉默了,调解员顺势提出可以用树来偿还,张某脸红了,并且流下了泪,他说自己是有一片树,这也是自己现在的所有依靠了,如果树没了,自己以后怎么办呀。
多方协助,重燃希望
调解员至此摸透了他的心理,进一步跟他进行分析,如果苏某将其告上法庭,法庭也会将树进行处理,结果更不好,还不如自己主动提出来给苏某,还不伤和气。至于以后的困难,镇里和村里再想办法给解决,先给协调手套厂,让家属去干活领一份工资,再协调有关部门鉴定,看能不能先办个慢性病,村里找机会去民政部门给申请困难补助。慢慢的,张某脸上有了笑意,眼里露出了亮光,同意调解员提出的办法。
为了让张某多卖点钱,下午村干部联系了三家买树的,最后一家报价25000元。然后将张某和苏某请到村委办公室,两人重新签定了一份协议,三天之内将树杀掉,树钱25000元用于偿还苏某借款,剩余10000元于2024年12月31日还清,借款利息苏某不再追究。至此,一起多年的借款纠纷得以解决。
总结经验,引发思考
4月11日,调解员到该村回访,苏某觉得能做到这一步已是出乎意料了,张某也表示偿还了25000元,自己的心理压力也小了很多,很感谢苏某对自己的宽容,等身体好一些后,尽快出去找活干,一定在约定的时间内将借的钱还清。
在农村类似这样的事非常多,很多人因此关系破裂,甚至有的人大打出手,触犯法律,悔不当初,因此如何从多方面下手,妥善处理这样的事,不伤感情,不走极端,是我们调解人员一直在探讨的问题,也值得我们所有人去思考。(魏书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