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撇一捺写成人,一笔一画方成字。在我国悠长的汉字发展岁月里,不同书法体系也在慢慢点亮艺术长河的明灯。铁线篆便有着它独特的魅力。
感受篆书魅力,书写畅意人生
铁线篆,也称"玉箸篆"、"秦篆"、"小篆"等,笔画流畅光洁像玉筷子一样包浆浓郁,线条优美,对称均衡,转弯则像铁线钢劲有力,故曰:铁线篆。其起源于仓颉造字,在淳化阁帖中有收录,兴盛于秦朝。秦始皇统一中国后,中央集权,车同轨书同文,统一度量衡,把“甲骨文”,“钟鼎文(金文)”,“石鼓文”统一为小篆体,才有“篆书”之名。铁线篆作为统一的文字,应用在国家、庙宇、官府等特别的庄重场合,树碑立传。因丞相李斯随秦始皇亲巡远方,担任书写碑文工作,后人把秦篆也称作李斯篆。
清朝篆书的复兴,使用书写工具发生了变化,用"无芯散卓"今笔书写铁线篆,以邓石如篆书艺术特点为例,用笔有方有圆,富于力量之美,大胆中锋铺毫重按,提按顿折十分明显,与李斯铁线篆的圆转流畅,端庄典雅相去甚远。随着岁月的发展,现代汉字的使用逐渐替代了篆书的应用,但仍有一部分艺术家坚持研习,将铁线篆的魅力传承了下来。
刘化庆,字海平,一九六二年出生于临漳习文上柳,古邺城西。自幼酷耽铁线玉箸篆,对临摹秦朝刻石《峰山碑》、《会稽刻石》、《泰山刻石》等碑帖情有独钟,几十年如一日,寒暑不辍,朝夕精练揣摩,学古而不泥于古,终于练成用现代无芯散卓毛笔,晋唐古法运笔,书写出秦朝李斯铁线篆。其书法特点:一圆到底,如锥画沙,如屋漏痕,如印印泥,展现出铁线篆端庄典雅、流畅均衡之美。
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文明,由文字承载,中华民族精神,由书法宣泄,铁线篆作为历史文化载体的一个节点,承前启后,展现了中国文字的无限魅力。愿铁线篆作品,犹如远古使者,传承文明,再现辉煌。(任科)